新闻动态

news

摊摆在汽车后备箱成为一种升级玩法,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方式 YKK拉链新闻部转

作者:YKK拉链       来源:http://www.juzhiwa.com/       时间:2023-03-28 上一篇:毕业生不愿下车间 董明珠:大学生打螺钉没什么不可以,聪明的人应该走基层 来自YKK拉链新闻部转 |下一篇: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开幕 YKK拉链新闻部

YKK拉链新闻部】近期,各类集市在上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,“摆摊”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。摆摊,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谋生的一种手段,近年来,越来越多年轻人小试牛刀,传统的推车摆摊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,把摊摆在汽车后备箱成为一种升级玩法。


作为城市夜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,“后备箱经济”已被不少城市看作激发城市生机活力、促进年轻人灵活就业的方式。前不久,市绿化市容局拟定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这是自去年12月《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发布以来,上海在寻找市容管理与城市烟火气的平衡中,又往前迈出一大步。与传统摆摊相比,后备箱摆摊有什么特点?年轻人如何算这笔经济账?政策引导之外,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?

摊摆在汽车后备箱成为一种升级玩法,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方式 YKK拉链新闻部转

摊位布置特色鲜明


下班回家后,约上三五好友,一起开车到热闹的街头,打开后备箱,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,放一把露营椅坐在旁边,时不时调个鸡尾酒,这是“95后”年轻人魏猛的摆摊生活。


后备箱中放上置物架,拉出吸睛标语,装饰用的氛围灯围后备箱一圈,再安排卡通人偶活跃气氛,后备箱摆摊将商品的陈列空间从车厢延伸至车厢外的摊位,展示空间更立体多元,不少人在车顶和车前盖都摆满了商品。摆摊,年轻人更讲究颜值,尤其是自己的爱车,他们把后备箱摊位布置得特色鲜明。


传统摆摊,顾客在摊位前停留的时间不过几分钟。后备箱摆摊少不了的神器是折叠座椅,巧妙地消弭商业行为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界限。荷姿汽车音乐后备箱集市坐落于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内,“90后”苏珊主要卖手工绘制穿戴甲,了解到园区内经常举办亲子活动,她又进了一些乐高积木和拼图,价格在9.9元到19.9元不等,一天的纯利润200元到300元。遇到聊得来的顾客,苏珊会主动邀请对方坐下来。“你会买我的东西,说明你欣赏我的作品,这是一种成就感。”在苏珊看来,摆摊赚钱不是重点,交朋友才是。


后备箱摆摊的年轻人所售卖的产品,批量进货的品类很少,更多是自己的得意之作——钩针小装饰、3D打印的花瓶、奶油胶DIY成品……魏猛售卖的鸡尾酒每一杯都是自己调制,价格在15元到30元不等。他坦言,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时常让他感到“喘不过气”,年轻人需要认同感,他真正期待的是摆摊时能遇到和自己一样热爱调酒的人。


据介绍,宝山荷姿汽车音乐后备箱集市举办至今已有两年多,去年10月前后,曾举办过几场规模很大的后备箱集市,有150辆到200辆车,计划今年在上海各区大规模铺开。


摊主们的“经济账”


后备箱集市最早起源于英国,人们将闲置物品放在后备箱内,开车聚集进行二手交易。从本质上说这是汽车文化的一种衍生,因而最早在国内火起来时也是基于车友群体之间的小众活动。摆摊是副业,入局的年轻人不少,目的却各有不同:有人以交友为导向,但也有人将其看作一种低成本、轻资产的创业形式,精打细算做起小生意。当下实体店租金和人力成本过高,轻易开店风险大,一部分年轻人就将其作为开店前的练手,在摆摊过程中先对产品的销售模式和市场接受度进行调研和了解。


摊主们各有各的经济账。记者在多个摆摊群里发现,讨论最多的问题有“哪里摆摊客流量最大”“摊位费和停车费是否能回本”“卖什么最赚钱”,苏珊在摆摊前曾做过实地考察,智慧湾科创园地理位置虽不算优越,但其周边能覆盖近20万居民,园区内也有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等打卡景点,客流量不算少,还算比较合适。摊位费和停车费是主要支出。以荷姿汽车音乐后备箱集市为例,摊主需向承办方交一天100元的摊位费,或成为会员,每年499元,即可全年免费摆摊。停车费一小时5元,每天封顶40元。据了解,在上海,目前后备箱集市一部分免摊位费,另一部分需收费,价格在100元到300元不等,也有400元以上的高价摊位。


想做好后备箱集市这门生意并不容易。首先是场地问题,需足以容纳几十台车的空旷场地,因此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并不是土地效益最大化的选择;其次是客流量,宝山智慧湾科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举办后备箱集市是为了集聚人气,促进消费,激发科创园区的活力。场地选择上还要确保摊主收益,才能增强集市的黏性。


后备箱集市快速发展背后,质疑声随之而来。不少人表示目前的后备箱集市网红属性太强,已有不少失败的案例。也有人指出,真正的后备箱集市是互换闲置物品的开放交易市场,强调交友而非盈利,但现在不少集市都在卖各类网红小吃,毫无特色。这也对承办方在差异化筛选摊主方面提出要求。


离不开政策的支持


打造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,鼓励新就业形态,上海走在前列。去年9月,上海发布全球首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指引,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《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明确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。同时,《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》3月1日起施行,在灵活就业、新就业形态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。最令人关注的是,在近期发布的《指导意见》中,明确“允许区人民政府划定设摊开放区,设置特色点、疏导点、管控点”“个人可以参与设摊开放区内的设摊经营活动。食品摊贩和街头艺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,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向运营主体提出申请”。但究竟各区哪里属于划定区域,个人需符合哪些条件以及如何申请摊位等具体细则还尚未公布。


“摆野摊”是不被允许的。记者在多个摆摊群里发现,仍有不少摊主选择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。一方面,后备箱摆摊移动性较强,车主不愿被固定场所局限客群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,如果想要合法摆摊,目前只能参加集市。不少摊主表示,目前部分集市收费偏高,甚至还有承办方在其中“两头收钱”的情况,场地方和摊主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。同时,据记者了解,即使付了摊位费,也存在摊主和区域内商户及周边居民产生纠纷的情况,这些都需要有更明确的“游戏规则”。